首頁 >

2023-11-28

| 疾病知識|話說過動症ADHD!金馬獎新科影后林品彤演活「過動兒」良醫蔡銘駿有感這麼說…



金馬獎新科女主角林品彤演活過動兒「吐藥」一幕令人動容…。
人氣良醫為好診所蔡銘駿醫師有感與談過動症(ADHD),
他指出,過動兒吃藥是減少困擾, 啟發和陪伴才是王道。


金馬獎新科影后林品彤在一片中飾演「過動兒」成為得到金馬獎最年輕的演員,
劇中描述「過動兒」與家庭及學校的種種互動,
扣人心弦的演技讓年僅12歲的演員林品彤成為金馬獎60年來最年輕的影后.

「過動兒」的意思是罹患過動症(ADHD)的兒童.

蔡銘駿醫師指出,過動症(ADHD)指的是注意力缺損, 過動及衝動
且造成其社會適應不良的一種疾病, 通常從小就被發現.
但過動症這疾病自從被「發明」以來, 一直是備受爭議的疾病名稱,。

因為核心診斷標準只是主觀的行為所造成的適應社會不良, 病人變異性太大,
包括極其聰明跟智能不足等, 診斷對象是幾乎是成長中的小孩,
其診斷標準無須任何腦部及基因異常等病理標準,
也因此跟部分精神疾病(如多重人格)一樣, 容易成為電影的題材.


「過動兒」由於和別人不一樣, 分心, 太活潑及較易衝動,
很容易在忙碌的家庭及學校成為讓人困擾的對象。

「過動兒」有可能是腦部神經抑制功能較同年齡的小朋友差,
所以當同年齡的小朋友願意坐著聽老師講無聊故事時, 他想要站起來,
而同年齡的小朋友為了老師的小獎品好好上著無聊的課時,
他會直接走掉或毫不避諱的要求老師能不能不要再講了.


既然「過動兒」有可能是腦部神經抑制功能較同年齡的小朋友差,
所以一般行為治療會傾向如何建立「過動兒」適當的制約能力,
非藥物治療通常透過各種不同的鼓勵來建立過動兒對制約行為的興趣, 但
效果往往不夠理想, 因為「過動兒」的家庭,
通常也有較高比例罹患有精神症狀的家人, 常見如焦慮症等,對過動兒的耐受往往較低,
也因此常常被醫師診斷為符合藥物治療條件而進入藥物治療模式.

常見的治療藥物如ritalin, atomoxetine等,治療相關機轉不外乎是
活化大腦抑制型神經的功能或者抑制大腦的興奮型神經,
像是派了軍隊來鎮壓的抗議者, 自然比較不分心, 比較不活潑也比較不會衝動了.

新的治療研究也有使用高頻磁刺激 (rTMS)非侵入性刺激成人過動症
局部腦部額葉來抑制腦部興奮型神經或加強抑制型神經的功能.


蔡銘駿醫師說:

「 電影中女主角吐藥哭訴為何要吃藥的一幕讓我心感到糾結,也讓我快速提筆寫下我對過動兒治療經驗.」。
在一個腦部還在成長的小朋友, 吃慢性影響腦神經的藥物真的對嗎?
藥物改善了家長及老師對於過動兒行為的困擾, 但藥物真的改善「過動兒」的腦神經嗎?
確實是學界至今仍在爭議的事, 成長中的小朋友抑制型神經發展較慢如需要藥物治療,
會不會因此影響其他腦神經(如興奮型神經)的發育?

一般說來, 愈高等的腦部在整合還沒好時本來就會輸給同年齡的其他生命,
就像馬出生第一天就會行走, 而人類卻要一年,
事實上臨床上也發現其實不少「過動兒」反而特別聰明,
那治療這類小朋友到底是治療家長及老師的困擾, 還是治療小朋友?
有沒有可能藥物治療對小朋友是不好的?


蔡銘駿醫師有感的說:「我無法用個人治療經驗否認藥物治療的好處,
但我多年前在衛生署(現今惟衛服部)藥委會開會時常聽一位在台大研究腦電生理的教授說,
影響腦神經活性的各種精神科藥物其實”很髒”」。
他說的意思是會影響腦神經的藥物不會只影響欲治療的腦神經,
不須治療的腦神經也會被影響到, 就像以巴戰爭也會波及無辜的百姓一樣,
治療腦神經的藥物長期使用在小朋友, 雖然是FDA通過的, 需要謹慎也須要有同理心.


蔡銘駿進一步指出,以我個人的醫療經驗來說,
發育中的小朋友抑制神經不足所造成的行為困擾,其實很多是不需傳統的非藥物及藥物治療的,
發育中的小朋友抑制神經就算不足, 也可能長大後就會足夠,

舉例來說, 相不相信一歲小孩可以不要尿床?只要他每次尿床都會得到負面回饋,
嬰兒的腦神經就會分化更多的抑制神經來執行控制排尿,
把長大將分化為其他功能的腦神經全用來控制排尿,
若一歲小孩成功不會尿床了, 可想而知將大大減低長大後大腦的發展潛力.
那如果不治療, 小朋友沒辦法融入家庭及學校, 被排擠怎麼辦??


首先是啟發, 孟母三遷很重要, 找到好的老師,
發現「過動兒」的才能並促其發展,而不是過度管教過動兒的行為,
藉由「過動兒」才能的發展可刺激興奮型腦神經的發育, 興奮型腦神經成長了,
自然抑制型腦神經也會跟著一起成長, 不受控制的行為自然就會改善;

其次是陪伴, 通常過動兒的家人有較高的比例也有一些精神症狀,如焦慮症, 躁鬱症等,
而造成不能適當的陪伴,了解是否有需要協助或治療的家庭成員對過動兒的成長也是十分重要.
啟發和陪伴才會讓過動兒得到真正的治療, 其實過動兒在功課上名列前茅,
出類拔萃者不在少數, 因為他們有些可能是更有靈感或更有創造力的明日之星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