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2023-11-14

| 疾病知識|神經也可以復健嗎?!



蔡銘駿醫師說:

所謂神經復健不是傳統降低疼痛、解決痙攣、訓練健側,
而是更積極讓患側包括肢體無力、失語等等進行改善…

 
從台南市安南醫院創院即擔任神經科主任達十年的蔡銘駿醫師,
他也曾長期擔任南區健保署神經科審查專家副召集人,
為推動慢性疾病及潛在神經疾病之預防及治療, 同時積極發展神經復健,
蔡銘駿日前返鄉高雄在為好診所駐診。

 
蔡銘駿醫師為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部定副教授, 成功大學醫學博士,
曾任高雄醫學大學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
台南市安南醫院創院神經科主任,

蔡銘駿副教授在疾病診斷及治療長期獲得台南鄉親的肯定,
並因此長期擔任南區健保署神經科審查專家副召集人。
其在臨床之專長主要為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及疼痛的診斷及治療,
腦中風憂鬱症之復健及高頻磁刺激治療,
巴金森氏症候群及失智症的診斷與治療,
動作障礙的藥物及肉毒桿菌注射(如斜頸引起的疼痛,影響生活之牙關緊閉),
慢性疾病的防治與預防。

 
傳統復健VS神經復健
傳統復健乃以降低疼痛及避免患側肢體痙攣,
訓練健側肢體來改善生活功能為主: 降低疼痛主要為被動復健,
包括淺層熱療 (熱敷, 石蠟浴, 紅外線), 深層熱療(超音波, 微波),
冷療, 電療 (干擾波,經皮電刺激), 體外震波, 雷射等及椎間盤突出之機械力牽引,
避免患側肢體痙攣則以徒手復健為主, 且改善生活功能是藉由訓練健側肢體,
傳統復健難以改善患側肢體之力量。

 
神經復健則是促進功能性神經傳導道路修復以改善神經功能障礙(如肢體)。
腦部神經傳導路徑在受傷後(如中風後), 在一定的時間內仍有修復的能力,
如腦中風後產生憂鬱症, 以經顱高頻磁刺激抑制或興奮特定腦區之神經傳導路徑,
可改善憂鬱之症狀。 除此之外, 舉凡機器人手臂, 經顱高頻磁刺激術,
高壓氧及G-CSF等, 越來越多臨床證據顯示上述治療在促進功能性神經傳導道路修復扮演重要的角色。

 
為好診所原在高雄內惟1978年成立的三泰醫院所轉型,
陳嚴院長照顧高雄基層醫療已近五十年,
其推動神經復健於慢性病人之決心與蔡銘駿醫師一拍即合,
蔡銘駿為此毅然決然辭去中國醫藥大學教職後,
回到故鄉高雄市為好診所積極發展基層神經復健。

 
蔡銘駿醫師在診斷與治療方面著重病人細微之症狀,
在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即長期擔任教導醫學系三年級及五年級醫學生
如何正確診斷神經科疾病,每兩星期一次, 多年從不間斷。
TOP